•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
聚焦三农

韩俊:当前要加大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

时间:2016-12-19 01:25:13   作者:兔子养殖网   来源:www.tuziyangzhi.com   阅读:41   评论:0
内容摘要:  当前,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离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还有很大的距离,比如现在2亿多农户,真正可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服务大概只占三分之一。2006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做了一个大型调查,出版了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》。我们的调查显示,有融入资金需求的农户大概占60%,想借钱的农户有40%以上没有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借到钱。他们也想从正规金...

  当前,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离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还有很大的距离,比如现在2亿多农户,真正可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服务大概只占三分之一。2006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做了一个大型调查,出版了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》。我们的调查显示,有融入资金需求的农户大概占60%,想借钱的农户有40%以上没有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借到钱。他们也想从正规金融机构借,但是有40%没有借到。还有一个数据,从正规金融机构贷到款的农户,三分之一的农户表示贷款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。

  国际上把信贷约束归纳为三个方面,一个是数量的约束,即规模约束,贷不到那么多款。第二是交易成本的约束,农民贷款可能要付出更高的成本。第三是风险的约束,他们担心贷不到款,所以在农村有大量的没有信心的、潜在的借贷者。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,它的短板在哪里呢?农业发展银行主要给农业龙头企业、粮棉收购企业,包括资质比较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;信用社主要给有抵押、有担保的农户包括一些企业提供贷款。现在缺乏抵押品,难以找到担保的大量的小农户和小企业是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的。这是建立普惠型金融体系要解决的问题。

  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:第一,农村金融体系的竞争性还不足。第二,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还不够。第三,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激励还不足。统计表明,2008年农户贷款余额将近7万亿,农户贷款的余额是1.5万亿,农户贷款去年新增了大概二千多亿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到6月末只有118家,不包括小额贷款公司,引入的资本还不到50亿元,吸收存款只有130亿,在今后三年至五年,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很难成大的气候。今后三年再建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,就是这一千多家建起来,它们在整个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份额仍然是非常低。

  作为研究农村金融的人经常感到很困惑,很难搞清楚那些涉农贷款都是一些什么内容,它真的跟农村发展直接相关吗?也不完全是。所以,到底给农业提供了多少贷款,这个问题并不是非常清楚。现在非常有必要规范农村金融统计,要把数据搞准。

  农村金融不同于城市金融,试图按照发展城市金融的思路来推动农村的金融改革,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。农村金融创新的方向,十七届三中全会讲得很清楚,就是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,概括讲是四个方面:一要强化现有的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责任。二要规范发展多种形式新的农村金融机构。三要创新农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。四要优化农村的金融环境。比如健全农村保险体系,健全担保体系,还要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,形成更强的激励机制。这四个方面大家都是有共识的。此外,我还想补充三个观点:

  第一,下一步要解决农民贷款难,着力点在哪里。最近去日本考察农村金融,到了几个地方,得到的判断是一致的。在日本,农民最重要的一类贷款是担保贷款。第二类是信用贷款,要给农民授信,第三类是制度贷款,这类贷款占45%,排到最后一位的是土地抵押贷款。日本的农村金融机构一般是不愿意接受农民拿着土地来抵押贷款的,土地抵押贷款在日本占1%左右,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。银行家们应该很清楚,农民拿着土地承包地去抵押,有多少银行愿意接受,现在国内这方面有些探索,可以在探索中形成共识。但是在短期之内,希望通过土地承包权的抵押来解决农民贷款难可能是不现实的。

  第二,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有很大的空间。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。进一步放宽对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入,开放民营资本进入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业的途径,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。发展不需要抵押的联保贷款。农民建房贷款也是金融机构不应该忽视的领域。

  第三,着力加大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的建设,要着力推进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。如果这两块政策不到位,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。

  总之,我认为如果要把信贷服务送到每家每户的门口,致力于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,应该有信心,完全可以建立覆盖绝大多数有贷款需求农户的金融服务体系。

  (作者系: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)


标签:当前  加大  农村  信贷  担保  

兔子养殖为广大网友提供最新的养兔技术,最全面的兔子养殖技术就在养兔知识,找最权威的宠物兔子养殖就来中国养兔网
兔子养殖网 版权所有 www.tuziyangzhi.com